网站地图
沁源“水漾年华”田园综合体返回
2018-05-21838次
更多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长治市西北部。沁源县因沁河源头而得名,属黄土高原区,地处沁水盆地西部隆起区太岳山东麓,在《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处于非重点开发区,属于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处于长治、平遥、临汾 2小时经济圈;太原、晋中、晋城3小时经济圈内,沁源县内部交通相对便捷,道路网相对完善,县域有三条省道(S222、S322、S323),横向、纵向贯穿沁源县,各乡镇都有乡道连接。2017年沁源县交通局编制了沁源县"四好农村路"建设规划和沁源县建制村通客车规划等相关交通规划,随着后期规划的实施,沁源县对外交通和内部运输条件都会得到较大提升。沁源县野生生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在区域范围内更有特点的主要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三线厂旧址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可融合农文旅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时,这些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要素的开发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政府规划和发展需求,"十三五"期间,沁源县按照"四个全面"和"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六大区域布局、四大集群示范、八大产业提升、五位一体推动"的总体安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沁源县区域内重点发展优质杂粮、中药材等产业。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山西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农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多种功能开发和三产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而带动沁源乃至长治现代农业的全面提升和建设。


规划主要思路


"水漾年华"项目以水为主题,通过科技创新、生态维护、旅游植入、品牌塑造等手段,促进沁源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品牌农业发展,激发社会创造力,培育着力构建农文旅融合、产业链条完善、业态丰富多元、资源集散功能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范本,力争成为生态沁源建设的新典范,助力乡村振兴繁荣发展。


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综合考虑场地条件,结合沁源县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引进适合当地生产环境的先进农业科技。

2、尊重文化,突出特色挖掘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特征,运用于项目设计中,形成独具沁源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

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三农"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力求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保持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4、近、远期相结合统筹规划布局,分布建设开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建设近期启动项目,有序合理安排投资分年计划。

乡村建设——山西省乡村振兴典范休闲旅游——长治市生态农旅创新发展区产业发展——沁源县品牌农业先导区

项目(一期)包含主要项目


1、"沁水物华"场馆场馆面积:5088 m2(长106 m,宽48 m)。主要内容: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名企宣传及展销区。设计特色:场馆色调取白色、原木色和绿色,体现简约、干净、生态风格;以玻璃、木材作为办公区及展示空间的载体,结合特色农产品的艺术画展示;就地取材营造地域性的景观小品。设计思路:本场馆以"服务"为理念,在满足服务功能、引导功能、解说功能、休憩功能、展示与销售功能、办公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前提下,将现代元素与生态元素、当地文化元素相结合,进行个性化空间设计,增加农业特色的融入,目的在于给游客带来舒适环境的体验。

2、 "药食同源"场馆场馆面积:7872 m2 (长164 m,宽48 m)。主要内容:药食同源,可食花溪,彩蔬食谷,水果狂欢。设计特色:以食用景观为主题,以生态养生为主线,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科普食用植物的养生功效。以山西粘土墙、石屋、窑洞为构筑物原型,重新定义传统"山西老家"形式。设计思路:本场馆以"生态养生"为理念,以药膳养生为主,种植无公害可食用植物,提倡健康及养生的生活方式。场馆以"水"为贯穿元素,展现沁河之源滋养中华的主题,食用植物体验区沿水径进行布局,体验空间直接滨水。打造吃、喝、玩、乐、赏、休闲为一体化的场馆。

3、 蔬菜馆(水育蔬林)场馆面积:6931.2 m2 (长144.4 m,宽48 m)。主要内容: 水培蔬菜栽培科技,蔬菜工厂化展示,草莓品种和栽培科技,蘑菇科普。核心科技: 蔬菜品种(400)余种,其中新奇特品种(200)余种;高新技术(30)余种;科技栽培模式(30)余种;水培雾培模式(20)种。设计思路:以沁源蔬菜、草莓、食用菌三大产业为背景,展示蔬菜水耕科技和工厂化生产科技。通过蔬菜景观创意、立体水培模式、新奇特品种展示现代蔬菜科技生产的景象,场馆共分为水科矩阵,水谐瓜园,水沁蔬苑,高效工厂,水乐莓田,蘑菇天地六个板块。引入多媒体、自助活动、农事课堂等多元体验形式,打造一个绿色、震撼、好玩的蔬菜高科技展馆。

4、 农耕馆(水润稼园)场馆面积:7009.6 m2 (长134.8 m,宽52 m)。主要内容:农事体验、农作物科普、民俗体验。核心科技:品种展示200余种,其中新奇特品种80项;栽培技术15项;栽培模式9种。设计思路:以当地农耕发展脉络为主线,以水为载体,分为五谷起源、旱作天下、民俗风情三个区域,向人们讲述远古时期神农炎帝得九穗嘉禾而育五谷的县域精神追溯,种植五谷不断与干旱做斗争的旱作农业以及由此发展而形成的特色民俗和现代节水生活方式。通过农作物的种植、农事与风俗体验等突出当地的特色杂粮产业,加强玉米新品种多元化应用方式的科普,推广地域文化精神。

5、 花卉馆(水梦花界)场馆面积:6470.4 m2(长134.8 m,宽48 m)主要内容:沁源岛、名花界、奇花界、灵花界核心科技:本馆展示花卉品种 300 种;高新技术 20 项;栽培模式 10 种;新奇特品种 120 种;设计思路:本馆以水与花相遇的浪漫爱情故事为主线,立足沁源花卉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结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展示花卉产业种植、加工及休闲娱乐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沁源当地人们对当地花卉产业的探索与研究。提取花与水的灵美特质,以沁源岛丰富的水资源滋养的名花、奇花、灵花三界为线索,将场馆分为沁源岛、名花界、奇花界、灵花界四个区域。

6、 水馆(水乐鱼囿)场馆面积:6931.2m2(长144.4m,宽48m)主要内容:山光水色,水技农科,水到鱼行核心科技:本馆展示品种140种,其中植物品种100种(水生植物40种),动物品种40种(水生);设计思路:本馆以水为主题,围绕总书记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整体打造清新秀丽的景观空间,通过场景及展板等形式,提醒人们珍惜现有水资源;以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产养殖为基底,青山绿水为生态原型,通过多样的栽培技术和养殖技术,并结合水科技和鱼相关互动体验和科普内容,整体打造通向金山银山的具有沁源特色的水综合展示平台,以期对沁源现代高效生态水产产业的孵化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7、 中药馆(水泽药田)场馆面积:5068.8 m2(长105.6m,宽48m)主要内容:沐春园、消夏园、长夏园、金秋园、润冬园核心科技:本馆展示中药材品种500种,其中名贵中药材品种展示150种;高新种植技术12种;科技栽培模式14种;设计思路:上党地区自古为我国中药材优势区,沁源县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本场馆以康体养生为主题,中医药品种种植为基础,生态展陈空间设计为特色、中草药栽培技术为支撑,中医药文化、医药典故为纽带,结合药茶、保健品自制等康体养生互动体验,打造与水相融合,引领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康体养生科普体验馆。

8、育苗工厂场馆面积:5030.4m2 (长105.6m,宽52m)。主要内容:苗木供应,种苗繁育。核心科技:高新技术19种;栽培模式6种。设计思路:本展馆以种苗繁育为主,为水漾年华展馆长期运营中持续提供优质稀特种苗,是水漾年华保持活力的源泉。结合农业嘉年华的特殊性,采用19项新技术,6种栽培模式,承担着为水漾年华场馆补充和备份各种种苗及苗木工作。场馆分为试验驯化区、大苗养护区、种苗繁育区三个区域。

项目意义/作用/效益

沁源"水漾年华"田园综合体项目秉承生态环保的原则,利用沁河丰富的水资源,以绿色发展为指引,以科技旅游为切入点,广泛运用现代先进水科技及农业高新技术等,结合水生态环境建设,打造水科技创新推广平台,促进沁源县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项目引进国内外先进现代农业技术,大力示范推广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实行品牌化建设经营管理,有效扶持当地农民就业,创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同时,以服务农民、兼顾市民为核心,"水漾年华"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为市民提供冬季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带动沁源乡村旅游的发展,将有力推动当地三产融合,实现汇聚科技、聚集人气的效果,促进沁源县旅游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沁源"水漾年华"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是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农富通对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两项重大战略有机结合的积极探索,也是中国农业大学和富通与山西省战略合作的具体践行。

沁源"水漾年华"田园综合体作为中农富通与沁源县开展深入合作的重要标志,将在沁源县乃至山西省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和脱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篇:开封爱思嘉农业嘉年华及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项 下一篇:中荷智能连栋温室项目
关于富通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关注二维码